【文档说明】2025年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论述摘编心得体会.docx(共14页),文档为.docx格式,大小为 27.82 KB,作品中的文字、图片均可以编辑、修改。
【简要说明】2025年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论述摘编心得体会—1—2025年党员干部学习年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论述摘编》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学细悟、笃行不怠,秉持初心不移、恒心不改、决心不变的信念,推动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初心不移,做到念兹在兹、枝叶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民政工作一头连着党和政府的民生关怀,一头系着千家万户的柴米油盐,每一项工作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每一件看似琐碎的“小事”,都是关系群众冷暖、维系社会和谐的“大事”,更是检验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和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涵养“小事莫小视”的初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厚植为民情怀,摒弃“小事无关紧要”的浮躁心态,真正把群众的“点滴小事”当作“头等大事”来谋划、来推进。要主动走出办公室,沉到基层一线,深入社区楼栋、乡村院落,走进群众家中,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倾听他们的心声,全面了解他们在养老、托幼、救助等方面的真实需求。在社会救助工作中,要坚决杜绝“一刀切”“走过场”,通过入户核查、数据比对、邻里访问等方式,精—2—准识别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受灾群众等困难群体,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救助范围,确保救助资金精准发放到最需要的人手中。恒心不改,做到为民爱民、久久为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项需要长期付出、持续奋斗的基石工程,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劲推进民政工作。民政工作中的许多任务,如构建覆盖全民的社会福利体系、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等,都具有周期性长、涉及面广、复杂性高的特点,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连着一棒传,在持续推进中积累成效、实现突破。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民政事业推向前进。如在推进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要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既要完善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激励政策,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养老机构建设、养老产品研发和养老服务供给,又要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薪酬待遇、畅通职业发展通道等方式,吸引更多人投身养老服务行业,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决心不变,做到真事较真、实事干实。民政工作直接关系群众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每一项政策的落实、每一件工作的推进,都牵动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虚假、丝毫马虎。如果在工作中敷衍塞责、弄虚作假,不仅会损害群众的合法权益,还会侵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3—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有“愿管小事”的热情和情怀,更要有“真事较真、实事干实”的决心和担当,敢于直面问题、善于解决问题,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要始终保持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敢管小事、能管小事,围绕惠民、利民、便民的目标,聚焦群众在民生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出实招、硬招、好招,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2025年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论述摘编心得体会.docx下载
【文档链接】2025年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ssqx.net/doc-44247.html
共27755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