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10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文稿材料汇编.docx(共36页),文档为.docx格式,大小为 34.91 KB,作品中的文字、图片均可以编辑、修改。
【简要说明】(10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文稿材料汇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党课君材料汇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党课君材料汇编((1010篇)篇)天下为公、天下大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①为深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即日起,本报将在‚光明论坛·温故‛栏目,陆续刊发专家学者解读文章。2023年6月2日,A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在谈到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特性时,列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重要元素,首先说到了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出自孔子之口,见于《孔子家语》和《礼记》中的《礼运》篇。孔子回望历史,认真研究‚先王之道‛,深刻反思现实,形成了他的这一社会理想。在《孔子家语》的记载中,孔子对弟子子游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不必为人。是以奸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不作,故外户而不闭。谓之大同。‛孔子时代,天下无道,礼崩乐坏。他认为尧、舜、禹、汤、文、武时代是一个‚有道‛之世,那时,人们以天下为公。所谓‚背私为公‛,‚公‛可理解为‚共‛,指人们的公共意识、公共道德。天下为公,是人们都修为自己的公德心,生活在一起的人们应休戚与共,协同一致,强调要有明确的‚社会性‛意识,努力做一个‚成人‛,做‚大人‛‚君子‛。所以孔子主张扶危济困,互相关心,而不是各行其是,自私自利,甚至损人害人,弱肉强食。中国文化以孝悌为根本,强调仁爱精神与敬畏观念。中国哲学可视为关于‚家‛的哲学,以家为本位,由家而国,由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孔子主张由孝、悌培养爱、敬,把孝与悌看成‚人之本‛,把爱与敬看成‚政之本‛。人们由家庭走向社会,中国思想便打通了家庭伦理与社会、政治伦理,把父母对于子女的自然情感进行社会化应用与理解,产生了家国一体的观念。这是中国‚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理想追求的认知基础。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孔子还简洁表述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整理的《尚书》中就有‚以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党课君材料汇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党课君材料汇编((1010篇)篇)天下为公、天下大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①为深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即日起,本报将在‚光明论坛·温故‛栏目,陆续刊发专家学者解读文章。2023年6月2日,A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在谈到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特性时,列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重要元素,首先说到了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出自孔子之口,见于《孔子家语》和《礼记》中的《礼运》篇。孔子回望历史,认真研究‚先王之道‛,深刻反思现实,形成了他的这一社会理想。在《孔子家语》的记载中,孔子对弟子子游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不必为人。是以奸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不作,故外户而不闭。谓之大同。‛孔子时代,天下无道,礼崩乐坏。他认为尧、舜、禹、汤、文、武时代是一个‚有道‛之世,那时,人们以天下为公。所谓‚背私为公‛,‚公‛可理解为‚共‛,指人们的公共意识、公共道德。天下为公,是人们都修为自己的公德心,生活在一起的人们应休戚与共,协同一致,强调要有明确的‚社会性‛意识,努力做一个‚成人‛,做‚大人‛‚君子‛。所以孔子主张扶危济困,互相关心,而不是各行其是,自私自利,甚至损人害人,弱肉强食。中国文化以孝悌为根本,强调仁爱精神(10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文稿材料汇编.docx下载
【文档链接】(10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文稿材料汇编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ssqx.net/doc-40310.html
共26038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