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学习10月20日至23日第四次会议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研讨发言.docx(共18页),文档为.docx格式,大小为 33.29 KB,作品中的文字、图片均可以编辑、修改。
【简要说明】学习10月20日至23日第四次会议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研讨发言—1—学习学习1010月月2020日至日至2323日第四次会议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日第四次会议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研讨发言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研讨发言大家好!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会议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我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擘画了宏伟蓝图。“十五五”时期作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阶段,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历史交汇点,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满意”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以“俯下身子察民情、打开窗子汇民智、掏心窝子解民忧”的务实行动,持续绘浓“十五五”规划的民生底色。下面,结合学习思考与工作实际,我谈三点体会。一、俯下身子察民情,让规划方向与群众期盼同频同向民情是规划的“源头活水”,只有真正沉到基层、贴近群众,才能摸清民生需求的“脉搏”。正如驻村书记董桂林的“蹭饭工作法”,在与村民的家常闲谈中,听出留守老人的牵挂、滞销特产的困境;社区网格员的“民情台账”,细致记录下“加装电梯难”“停车位不足”等群众急难愁盼。这些鲜活实践充分证明,民生诉求从来不在办公室的文件里,而在田间地头的脚印中、街头巷尾的交流里。“十五五”规划是饱含温度的民生承诺,绝非抽象的发展蓝图。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传承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把调查研究作为必修课、基本功,主动走出机关大院,深入田间地头问收成、走进工厂车间问经营、迈入社区邻里问需求。多问问群众“今年的收入怎么样”“孩子上—2—学方便吗”“养老服务够不够用”,通过这些“家长里短”的交流,精准掌握政策落实的堵点、民生保障的短板、群众期盼的焦点。对收集到的民情诉求,要建立分类台账、实施预警管理、明确推进时限,确保每一项规划部署都紧贴民生实际、回应群众关切,让“十五五”规划的方向始终与群众期盼同频同向。二、打开窗子汇民智,让规划重点与群众智慧同力同行“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源”、破解难题的“金钥匙”。从“互助性养老”建议写入“十四五”规划,到党的二十大征集超850万条建言,再到“十五五”规划编制过程中逾311.3万条网民建言涌来,这些实践充分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强大生命力,也证明了群众智慧是提升决策科学性的重要支撑。人民群众身处改革发展最前沿,对政策实效、发展短板有着最真切的感知,他们的意见建议往往最接地气、最具针对性。谋篇“十五五”规划,绝不能闭门造车、拍脑袋决策。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打开窗子”,搭建多元化、制度化的民意征集渠道,既要用好领导干部信箱、政务服务热线等传统平台,也要善用线上“民意直通车”、网络问政平台等新媒体载体,更要定期召开基层座谈会、政策听证会,让群众有地方说话、愿意表达、敢于建言。同时,要建立健全民意梳理、分析、转化机制,对收集到的零散意见、朴素建议进行系统化提炼、专业化论证,把群众提出的“金点子”转化为具体政策举措,把基层创造的“好经验”融入规划编制,让“十五五”规划的重点任务始终与群众智慧同力同行,真正实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3—三、掏心窝子解民忧,让规划实效与群众评价同心同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五五”时期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民生保障的成色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温度。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造福人民学习10月20日至23日第四次会议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研讨发言.docx下载
【文档链接】学习10月20日至23日第四次会议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研讨发言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ssqx.net/doc-44728.html
共28248篇文档